【典型案例】深化践行“草根论文”,激发后勤活力

发布者:王彩红发布时间:2024-10-12浏览次数:38

近日,我校后勤服务中心办公室牵头撰写的《深化践行“草根论文”,激发后勤活力》典型案例,被浙江省教育后勤基建协会选中在官网公布。省教育后勤基建协会典型案例征集旨在总结交流推广浙江省高校后勤的工作经验做法,凝聚创新力量,展示工作特色及成果,有效发挥优秀示范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挖掘“闪光点”,促进全省高校后勤工作不断提升。

 案例具体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2024年浙江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提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即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

新时代,新要求,万象更新,不变的是做好服务保障的初心和使命。在高校教职工队伍中活跃着一支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后勤员工,身居幕后但“卧虎藏龙”,他们有独到的视角,有犀利的观点,有清晰的主张,在高校发展历程中默默奉献付出,书写着后勤人的智慧和担当。

一、基本情况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现有钱塘校区和南浔校区2个校区,后勤服务中心员工400余名,服务保障17000余名师生“吃、住、行”。近年来学校提出“高质量有特色”发展目标,加速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对后勤提出“建设一流后勤保障体系”的期盼。“一校两区”并轨发展,后勤服务保障的要求日趋增高。后勤员工整体老龄化偏重、文化素养偏低、流动性偏大是一直以来困扰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共性问题。无独有偶,浙江水院同样面对内部治理力度和学校发展要求之间不匹配的瓶颈问题。基于后勤队伍整体素质,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自2008年起尝试启动“草根论文”行动,至2024年已深耕16年,我们从“2050”(20个管理骨干,50个技术骨干)员工为试点,逐步引导大专以上和有想法的员工以小见大,立足本岗位,辐射全后勤,不断思考和探索岗位和工作,把所思所想所悟形成“草根论文”,编印成册共享并探讨交流。同时创设展示能力和实力的舞台,使其在自我实现中产生“高峰体验”,达成员工与学校情感、价值的一致,与后勤改革发展的同频共振,进而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搭建“最后一公里”后勤服务育人链。

二、主要做法(措施)

 (一)理念熏陶期-唤醒员工理论学习意识。后勤员工好比“扫地僧”,不乏一身才华却深藏不露,大部分员工平常埋头苦干日常工作,鲜少有展示个人特长的一面。后勤服务中心从顶层谋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邀请校内外专家授课,通过座谈、会议、讲座等多种形式突破员工“工作就是谋生”的思维藩篱,不断强化员工知识型学习型服务理念思维,鞭策员工在做中学,在学中提升,将实践与理论有机融合,实现二者的互补和发展。

 (二)雏形初创期-开启“草根论文”书写之梦。2008年起,后勤开始尝试探索员工心得或论文的撰写行动。为了开好头,布好局,更好提振员工书写热情,对撰写对象进行分类部署,起初让“2050”员工(也就是相对精干的或有多年实战经验的后勤员工)把本岗位的管理实践心得和技术服务思考,不论文字粗鄙,形成“草根论文”,编印首部“论文”集——《成长的足迹》。后续着力抓住暑期“黄金期”,明确书写主题,发布论文征集通知,引导员工积极加入后勤文化队伍,分享个人心得,增强文化自信。

 (三)成长拓展期-拓展“草根论文”思索空间。经过2年的摸索试行,自2010年起,引导员工落笔从小岗位向大后勤方向拓展,鼓励发散思维作更深层次思考,真正把论文写在后勤发展大地上。与之相对应,举办后勤暑期研讨会、员工座谈会、新学期员工动员大会等,打开员工参与后勤治理新空间,对行之有效的员工研究成果和合理化建议加以吸收和采纳。强化员工“高光时刻”的创造,科学设置论文评选机制,认真组织开展论文评审,公开发文表彰优秀论文获奖者,发放奖金,选优秀代表上台交流,锻炼提升员工的表达能力和总结水平,形成人人争创“精品”的良好氛围。

 (四)衍生创新期-助力实现理想之梦。2020年探索成立“生活实验室”品牌,主要采取“前课堂+后实践”的运作模式,真正将员工论文研究成果转化为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后勤员工走上讲台为学生上公选课,已开设3个学期,全链条打造劳育实践生活化具象化,后勤员工素质也在传授生活技能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沟通中同步得以提升。同时创设演讲赛、技能比武等平台,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中,为师生上技能培训课,实现从后面写到前台讲的质的飞跃,助力实现高校教师梦,进一步激发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成效

 (一)文化素质整体提升。截至2024年9月,整编“草根论文”12册,多篇论文获期刊公开发表,员工本科学历及以上由原来的4%提升至18%,有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员工从2%提升至14%。参政议政能力显著增强,如“员工互助基金”“员工安居计划”、员工体检“全员覆盖”、“生活实验室”育人品牌实践等政策的出台均源自员工点子。

(二)“心”型劳动关系逐步建立。员工们沉下心走访调研,查找文献资料,认真写论文,踊跃建言献策,后勤用心搭设平台,把优秀的研究成果和合理化建议吸收进后勤改革发展的措施里,形成员工和部门强大的工作合力,丰富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推进后勤改革向多元化、立体式迈进,“双向奔赴”书写后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三)队伍精神面貌显著改变。实现后勤员工从“我”到“我们”,“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大转变,辅以“最美后勤人”“微光之星”等评选活动的助推加温,员工异动率显著降低,由2008年的40%降至15%,并保持稳定态势。在学校发展改革的每个关键节点,都是一支拉的出、冲得上的有力保障队伍。

(四)协同育人功能日益彰显。生活即教育,体验养品格,通过“走进后勤 砥砺德行”校园文化品牌,“生活实验室”公选课及劳育品牌深入实施,引导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感悟成长,正面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形成了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后勤服务中心党总支校内党建考核连续三年位列优秀,被省水利厅评为2018-2019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后勤部门2016、2018、2020-2022年共5次被评为校级优秀部门;2020、2021年获校级满意度部门。“草根论文”的衍生已然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效果。

四、特色亮点

 步履不停,坚持前行。“草根论文”已实施16年之久,员工的书写热情丝毫未减,递交的论文质量反而越来越高。构建“草根论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激发普通员工的“内核力量”,从最普通、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线员工的角度出发,以仰视、平视的方式聆听最真实的声音,诚心诚意和员工良性互动,形成一种“磁场效应”,获得改革发展的源头活水,增强后勤朝着高质量有特色方向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收获颇丰,效果可见一斑,我校后勤被评为2016-2018年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草根论文”在2019年被列为浙江省高校教职工文化品牌;员工在反复打磨论文、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与撰写的《七寸微光育桃李》在2022年被编入浙江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实践丛书之服务育人理论与实践书籍中;《“生活实验室”: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与实践》在2023年获第三届全国水利德育教育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