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中秋国庆双节之际,南浔校区听涛书院A区广场一片热闹景象,公寓服务保障部精心筹备的“非遗纸韵承古意 点亮中秋迎国庆”传统灯笼制作活动火热开展。
古法新承,指尖流淌千年智慧
活动伊始,书院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灯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与象征意义。从古代照明的实用工具,到象征团圆、光明与喜庆的文化符号,小小的灯笼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后,老师详细讲解本次制作所运用的传统扎糊、剪纸等技艺,并逐步演示了传统灯笼的制作流程。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热情高涨。有的同学选择组队合作,集思广益,交流着创意和想法,齐心协力拼装灯笼;也有同学独立创作,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材料,沉浸在无限遐想的创意世界里......
巧思妙想,方寸之间点亮祝福
本次活动的亮点在于引导同学们在传统形制上进行个性化创作。在经典造型上,大家还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元素注入到作品之中。不少作品,绘制了圆月、桂花等传统元素,寄托中秋佳节的思念与祝福,更有的在灯面上绘制了五星红旗和“国庆快乐”的字样,以赤诚之心为祖国献礼。方寸之间的巧思妙想,让每一盏灯笼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最终,当一盏盏精心制作的灯笼在寝室被点亮,柔和的光芒映照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汇聚成一片温暖而明亮的海洋。这光芒,既照亮了千年非遗技艺的传承之路,也点亮了同学们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共同向往。
同学情深,共筑和谐寝室文化
这不仅是一场手工制作的体验,更是一次同学间情感的深度交融。一位同学表示:“平时大家学习都忙,交流不多。这个活动让我们聚在一起学会了手艺,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虽家远不能回,但让我感受到书院大家庭的温暖。”
这场活动不单单是一场手工制作,更是一次非遗文化的传承之旅。它巧妙地将文化传承、美育培养与寝室和谐融为一体,让同学们在亲手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书院凝聚力和师生归属感,为迎接中秋、国庆双节营造了喜庆祥和、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图/吴雪明 文/谢儒茵)